贾诩却微微皱眉,捋着胡须道:“司徒大人所言虽有理,然陛下新登基,宫中用度、百官俸禄、军饷粮草皆需钱财。若贸然减税,恐国库空虚,难以应对突发之变。”
曹昂陷入沉思,他深知百姓疾苦,也明白国库稳定的重要性。片刻后,他缓缓开口:“两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。朕以为,可先在受战乱影响最重的州郡减税五成,为期三年,以示皇恩浩荡;其余州郡减税两成,同时鼓励开垦荒地,三年内免除新垦田地赋税。如此,既能让百姓得到实惠,又不会使国库过度空虚。”
荀彧与贾诩对视一眼,皆赞道:“陛下圣明!”
然而,朝堂之上并非一片祥和。一些前朝旧臣,虽表面归顺,心中却仍对曹家心存芥蒂。以光禄勋王朗为首的一批人,暗中勾结,试图恢复汉室旧制,削弱皇权。
一日,曹昂收到密报,称王朗等人将在朝会之上联名上书,要求恢复三公九卿旧制,限制丞相权力。曹昂心中大怒,却强压怒火,决定在朝会上看看这帮人究竟要玩什么花样。
朝会之上,王朗出列,手持笏板,高声道:“陛下,昔日大汉三公九卿之制,分工明确,相互制衡,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基。如今陛下虽已登基,但丞相权力过大,恐有专权之嫌,还望陛下恢复旧制,以安社稷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。曹昂目光如炬,扫视众人,冷冷道:“王大人,朕知你一心为汉,然如今大魏已立,当以新制治天下。丞相乃朕之股肱之臣,为朕分忧,为大魏效力,何来专权之说?你等这般言论,莫不是心怀不轨,妄图动摇我大魏根基?”
王朗脸色一变,连忙跪地:“陛下息怒,臣等一片忠心,日月可鉴。只是担忧陛下被奸佞蒙蔽,重蹈前朝覆辙啊!”
曹昂冷笑一声:“好一个忠心!来人,将王朗等人押入大牢,待朕彻查此事!”
此役过后,曹昂虽暂时稳住了朝堂局势,但也深知朝中暗流涌动,需时刻警惕。
就在朝堂局势稍稳之时,北方鲜卑族趁大魏初定,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际,举兵南下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边关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往许昌。
曹昂得知消息后,怒发冲冠,当即决定御驾亲征。苏瑶得知后,急忙进宫劝阻:“陛下,如今朝堂初定,尚有许多事务需要陛下处理。且鲜卑人勇猛善战,陛下万金之躯,岂能轻易涉险?还望陛下三思。”
曹昂握住苏瑶的手,目光坚定:“苏瑶,朕身为大魏天子,岂能坐视百姓受苦?鲜卑人犯我边境,朕若不亲自前往,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,如何能彰显我大魏国威?你放心,朕定会平安归来。”
苏瑶眼中含泪,却也深知曹昂心意已决,只好道:“陛下既已决定,臣妾便不再阻拦。但陛下一定要小心,臣妾会在宫中为陛下祈福。”
曹昂率领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向北方进发。一路上,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深得军心。到达边关后,曹昂亲自登上城墙,查看敌情。只见鲜卑大军营帐连绵,旌旗蔽日,气势汹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