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9章 行王屋山(1/2)

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,东依太行,西接中条,北连太岳,南临黄河,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,更是全真派的圣地。

这么说或许还有人不清楚,《愚公移山》这则寓言故事脍炙人口,它就是《列子汤问》中《愚公移山》的故事发生地。

也是太渊此行的目的地!

毕竟太渊虽然渐渐地走出自己的道路来,但他所传承的紫阳道统乃是全真一脉。

王屋山的名号来源已不可考。

一谓“山中有洞,深不可入,洞中如王者之宫,故名曰王屋也”。一谓“山有三重,其状如屋,故名”。

山上有一传承千年的道派——上清派。

上清派以紫虚元君魏夫人为开派祖师,奉元始天尊、太上道君为最高神。

在修炼方法上,重在调意和精神修养,通过炼神达到炼形,不重符策、斋醮和外丹,贬斥房中术。

门派经典《大洞真经》是由《黄庭经》而衍生出的道经。

“就是不知道经过千载,王朝更迭,沧海横流,道经还能剩下几分精粹…”

太渊望着连绵的青山,心里想着事情。

第一王屋山洞,周回万里,号曰小有清虚之天,在洛阳河阳两界,去王屋县六十里。

太渊等人并没有运起轻功,而是缓缓漫步其中。

王屋山集雄、奇、险、秀、幽于一体的自然景观,让太渊等人赞不绝口。

怪不得能吸引众多的帝王将相,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、陶冶情操;

更是千百年来,众多道家人物采药炼丹、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。

山道蜿蜒,清风卷着落叶在林间簌簌作响。

太渊一袭青袍走在最前,衣袖随风轻摆,步履看似缓慢,却始终与身后二人保持着三步之距。

林平之紧了紧背上的行囊,快走几步跟上:“师父,此地又有何道派在此?“

跟着太渊也好几年了,林平之也对自家师父的处事有几分了解。

他知道但凡师父太渊明确地朝着一个地点行进时,那么必然是有吸引他的人或事。

“此地...“太渊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巅,“曾是上清派门人修道的地方。“

“曾经??”绯村剑心不解,“曾经”二字就说明已经时过境迁了。

林平之忽然想起什么,脱口道:“莫非就是后来改称茅山宗的那个...“

“不错。“太渊颔首,他屈指轻叩树干,发出空鸣,“上清派传至南朝梁陈时,有第九代宗师——陶弘景,他隐居茅山,并以茅山为祖庭。他继承上清派道统又开创茅山宗,使茅山上清派不断发展壮大。“

山风骤起,吹得三人衣袂翻飞。

林平之长枪杵地溅起碎石:“那师父,我们为何不去茅山?反而来到这济源王屋山?“

他相信师父做事自有缘由。

“那就要说到一个人了,”太渊忽然停步,他轻抚过道旁一块长满青苔的残碑,“你们可听说过“司马承祯”这个名字?”

“司马承祯??”

“司马承祯??”

两人对视一眼,回想片刻,皆是摇了摇头。

见两个徒弟皆是一脸茫然,太渊不禁轻笑出声。

“道家各派谱系浩如烟海,不知晓也属常事。“

就好像每个人一般只会去研究自己这一领域的知识和相关人物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心灵 . www.bixiaxinling.com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心灵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