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此处,抬头看了看天空,又是一个渐落的夕阳。
大喝道:“全军,休整半天。”
一路飞驰,昼夜不停,三天后,李世民终于是回到长安城下。
他这一辈子,策马骑行何止万里,但岁月不饶人,这般星夜疾驰。
让他心神俱疲,浑身酸痛,伸了伸腰,强行打起精神。
因为如今局势,他要给众臣十足信心,因此不能让人看到他疲惫的一面,
长安城外,旌旗招展,甲士林立。
房玄龄、唐俭、马周等重臣早已率文武官员列队相迎,衣冠整肃,神情肃穆。
阳光照射下,寒光映日,更添几分威仪。
远处尘土渐起,蹄声如雷,众人皆神色一凝。
不消片刻,李世民策马而至,猛的一勒缰绳,战马人立而起,发出一阵嘶鸣。
“恭迎陛下!”
“恭迎陛下!”
所有人垂首、施礼齐声道。
李世民翻身下马,动作利落,一气呵成。
扫视一圈众臣,朗声道:“诸位不必多礼,随朕朝堂议事。”
言罢了众人闪出一条路了,李世民昂首阔步穿过人群。
经过连日修葺,大明宫虽未无金碧辉煌的盛景,却也一扫颓败之气,显露出几分庄严肃穆。
经过连日修缮,大明宫虽无金碧辉煌气象,但也比之前强多了。
两仪殿中,众臣分列两侧,紫袍朱衣,肃然而立
李世民端坐御坐,抚了抚嘴角胡须。
“卫国公怎么没来上朝?是病情还没好吗?”
这句话,含义可多了,一众大臣你看我,我看你,无人站出来搭话。
“嗯?”见无人回答,李世民露出一丝不悦之色。
“房玄龄,你和卫国公同朝为臣多年,就没关心一下他的病情吗?”
点到头上,自然要回答,而且这个问题房玄龄也没回避的必要,只是没想好说什么。
手持玉笏出列躬身道:“启禀陛下,卫国公一直闭门谢客,不许任何人探望,所以臣并不知道。”
李世民眉目舒展,唇边噙着一抹温润笑意,声音不疾不徐。
“呵呵,是这样吗?来人叫太医令甄权现在就去卫国公府上,朕,就在这等着。”
这话让众臣都明白李世民意思了,这是要重用李靖了。
想来也是合理,现在局势确实需要一位能扛鼎的统帅,帮李世民分担战场压力。
“诸位,说说吧,如今朝廷在河北道战局不利,应如何应对?”
马周整了整官袍,手持玉笏出列。
“陛下,苏定方虽兵败退守武牢关,但其兵败几乎无损,因此只要粮草能及时供应,臣相信定能扭转战局。”
李世民点了点头,表示赞同,只要有粮草,就河北道临时组建的军队,根本没什么威胁。
“莒国公,你说说朝廷需要多久能凑齐粮草,运至前线。”
唐俭现在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,而且脸色也十分苍白。
毕竟只要一打仗,除了前线统军将领外,最累的就是户部尚书。
“陛下,粮草朝廷是有,但问题是漕运不通,短时间又无法筹措到足够驮马。”
李世民听到这话,明显不悦。
“如此还要坐视苏定方大军饿死在武牢关不成?”
唐俭赶忙摇头,躬身道:“陛下,臣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“武牢关后的洛阳,应还有半月存粮,臣意,可将存粮分一部分给苏定方,以换取运粮时间。”
洛阳乃是前朝都城,城防坚实,如武牢关失守,那洛阳就是第二道防线。
如将其粮草分出去一部分,万一武牢关有失,那敌军就会直接威胁关中。
不过这虽是一步险棋,同时也是一步好棋。
但如走这步棋,必须有人镇守陕东道。
不然朝廷最大威胁草原上的李承乾,万一出兵,继而攻破太原,便可绕路直袭洛阳,加上现在潼关空虚,局势可就不堪设想了。
李世民自然明白这些道理,但只要能让李靖前往张掖统军,而后进军草原,那李承乾断无余力出兵南下。
“莒国公,所言甚合朕心,就按此方略办吧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